合歡與含羞草
合歡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,如果你見過它的樹葉,或許會覺得似曾相識。沒錯,合歡葉與含羞草很像,都是二回羽狀復葉,葉片小且排列得密集又整齊。事實上,合歡就是含羞草亞科。

關于合歡的外形特征,古人已經描述得詳盡且詩意,唐蘇恭《新修本草》:“此樹葉似皂莢及槐,極細。五月花發,紅白色,上有絲茸。秋實作莢,子極薄細。”宋蘇頌《本草圖經》:“木似梧桐,枝甚柔弱。葉似皂角,極細而繁密,互相交結。每一風來,輒自相解了,不相牽綴。”

至于合歡的花,連宋代醫家寇宗奭都說它特別:“上半白,下半肉紅,散垂如絲,為花之異。”[2]其特別之處就在于那些那細長的絲茸,那不是花瓣,而是花絲,是雄蕊的組成部分,上面托舉著花藥,長成這樣也是為了便于傳粉。合歡的又名絨花樹。

合歡的花也與含羞草相似。如果只是看花,很難相信合歡和含羞草屬于豆科,畢竟,蝶形花冠才是豆科植物的招牌,不過它們的果實都是豆科標志性的莢果。此外,大家都知道,含羞草的小枝和葉輕輕觸碰后會閉合然后下垂,合歡的小葉也有類似的特點,只不過是在晚上閉合,白天再展開,所以合歡又名夜合、合昏。
上一篇:合歡鐘情者——納蘭性德
下一篇:合歡的文化內涵